为评定桥梁使用功能,制定管理养护计划提供基本数据,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,它为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收集结构技术状态数据。 1.检查方式: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,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; 2.检查周期:根据技术状况确定,最长不得超过三年,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一年后,进行次检查,在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(构)件的缺损明显达到三、四、五类技术状况时,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查。 3.检查准备:桥梁养护工程师在每次实施定期检查前。要认真查阅所检查桥梁的技术资料以及上次定期检查报告,以便有充分的准备和做对比分析。 4.主要工作: 4.1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。 4.2当场填写“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”,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做出技术评分。 4.3实地判断缺损原因,确定维修范围及方式。 4.4对难以判断缺损原因和程度的部件,提出特殊检查(专门检查)的要求。 4.5对损坏严重、危及运行的危桥,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议。 4.6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,确定下次检查时间。 4.7对特大型、大型桥梁的控制检测按《公路桥涵养护规范》(JTG H11-04)第3.3.3条款执行。 5.检查内容:执行《公路桥涵养护规范》(JTG H11-04)第3.3.4~3.3.12条款。 6.病害标识:检查发现的各种缺损均应在现场用油漆等将其范围及日期标记清楚,发现三类以上桥梁及有严重缺损和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和程度的桥梁,应作影像记录,并附病害状况说明; 7.提交检查文件:执行《公路桥涵养护规范》(JTG H11-04)第3.3.14条款。 |